学生入学后,将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内容主要包括:(一)录取手续及程序等是否符合国家招生规定;(二)所获得的录取资格是否真实、符合相关规定;(三)本人及身份证明与录取通知、考生档案等是否一致;(四)身心健康状况是否符合报考专业或者专业类别体检要求,能否保证在校正常学习、生活;(五)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录取学生的专业水平是否符合录取要求。复查中发现学生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将取消该生学籍;情节严重的,学校将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复查中发现学生身心状况不适宜在校学习,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需要在家休养的,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
第三十四条 学校建立了“奖、助、贷、勤、减”等为主要方式的资助育人体系,全方位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对录取入学、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且无法缴费的新生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学生入校后缴清第一学年各项费用,取得学籍并注册后,可根据资助政策相关要求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
『历史沿革』
1924年,新疆大学的前身——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创立,拉开了新疆高等教育的序幕。
1935年,学校改建为新疆学院。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人俞秀松、林基路和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等先后到新疆学院主持工作,茅盾、张仲实、萨空了、赵丹等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来校任教或讲学,提出了“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为内容”的教育思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学校被誉为“抗大第二”。
1950年,新疆省人民政府将原省语文学院并入新疆学院,并将新疆学院更名为新疆民族学院。1954年,将新疆民族学院复名为新疆学院。
1955年,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到新疆学院视察工作时,指示以新疆学院为基础筹建新疆大学。1959年5月,高等教育部决定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大学等院校支援新疆大学的成立工作。1960年,新疆大学正式成立,学校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88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16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1997年,学校被列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原新疆工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中苏共同创办的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1954年,苏联将学校股份移交我国,学校改为自办,更名为乌鲁木齐矿业学校。1958年建成新疆矿冶学院,隶属冶金工业部,1966年更名为新疆工学院。
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2012年,学校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全国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确定为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机构设置』
学校现有27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2个教学研究部,39个党政、教辅和附属部门。
『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哲学九个学科门类,涵盖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应用数学),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个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自治区级高峰学科, 7个自治区高原学科,3个学科(化学学科、工程学科、材料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7个学科进入B类学科,9个学科进入C类学科。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新疆高校中学位授权最多、学位授权体系最完备的高校。学校现有95个本科专业,69个本科招生专业;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特色专业,18个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12个自治区重点专业。
『科学研究』
近三年来,新疆大学年均科研经费2.33亿元,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95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NSFC-新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25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项目759项,其中百万元以上横向项目39项。发表学术论文6521篇,其中被SCI、SSCI、EI、ISTP收录2609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8项。
『教学科研平台』
学校现有理工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团队)45个,其中,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9个。
学校现有人文社科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4个。其中,四部委联合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