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山东大学、威海市政府共同举办,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排名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等级 | 入选年份 |
1 | 山东大学 | 哲学 | 国家级 | 2019 |
2 | 山东大学 | 财政学 | 国家级 | 2019 |
3 | 山东大学 | 金融学 | 国家级 | 2019 |
4 | 山东大学 | 法学 | 国家级 | 2019 |
5 | 山东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国家级 | 2019 |
6 | 山东大学 | 英语 | 国家级 | 2019 |
7 | 山东大学 | 新闻学 | 国家级 | 2019 |
8 | 山东大学 | 考古学 | 国家级 | 2019 |
9 | 山东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国家级 | 2019 |
10 | 山东大学 | 物理学 | 国家级 | 2019 |
11 | 山东大学 | 化学 | 国家级 | 2019 |
12 | 山东大学 | 生物科学 | 国家级 | 2019 |
13 | 山东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 | 2019 |
14 | 山东大学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15 | 山东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16 | 山东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 | 2019 |
17 | 山东大学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国家级 | 2019 |
18 | 山东大学 | 自动化 | 国家级 | 2019 |
19 | 山东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 | 2019 |
20 | 山东大学 | 软件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21 | 山东大学 | 信息安全 | 国家级 | 2019 |
22 | 山东大学 | 土木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23 | 山东大学 | 环境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24 | 山东大学 | 临床医学 | 国家级 | 2019 |
25 | 山东大学 | 口腔医学 | 国家级 | 2019 |
26 | 山东大学 | 预防医学 | 国家级 | 2019 |
27 | 山东大学 | 药学 | 国家级 | 2019 |
28 | 山东大学 | 护理学 | 国家级 | 2019 |
29 | 山东大学 | 工商管理 | 国家级 | 2019 |
30 | 山东大学 | 舞蹈编导 | 国家级 | 2019 |
31 | 山东大学 | 经济学 | 国家级 | 2020 |
32 | 山东大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国家级 | 2020 |
33 | 山东大学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国家级 | 2020 |
34 | 山东大学 | 朝鲜语 | 国家级 | 2020 |
35 | 山东大学 | 历史学 | 国家级 | 2020 |
36 | 山东大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国家级 | 2020 |
37 | 山东大学 | 空间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 | 2020 |
38 | 山东大学 | 统计学 | 国家级 | 2020 |
39 | 山东大学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40 | 山东大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41 | 山东大学 | 会计学 | 国家级 | 2020 |
42 | 山东大学 | 日语 | 国家级 | 2020 |
43 | 山东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44 | 山东大学 | 行政管理 | 国家级 | 2020 |
45 | 山东大学 | 社会学 | 国家级 | 2020 |
46 | 山东大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国家级 | 2020 |
47 | 山东大学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国家级 | 2020 |
48 | 山东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国家级 | 2020 |
49 | 山东大学 | 生态学 | 国家级 | 2020 |
50 | 山东大学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51 | 山东大学 | 数字媒体技术 | 国家级 | 2020 |
52 | 山东大学 | 网络空间安全 | 国家级 | 2020 |
53 | 山东大学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54 | 山东大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国家级 | 2020 |
55 | 山东大学 | 临床药学 | 国家级 | 2020 |
56 | 山东大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国家级 | 2020 |
57 | 山东大学 | 音乐学 | 国家级 | 2020 |
58 | 山东大学 | 产品设计 | 国家级 | 2020 |
59 | 山东大学 | 俄语 | 省级 | 2019 |
60 | 山东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省级 | 2019 |
61 | 山东大学 | 通信工程 | 省级 | 2019 |
62 | 山东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省级 | 2019 |
63 | 山东大学 | 水利水电工程 | 省级 | 2019 |
64 | 山东大学 | 工程力学 | 省级 | 2019 |
65 | 山东大学 | 国际政治 | 省级 | 2020 |
66 | 山东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省级 | 2020 |
67 | 山东大学 | 环境科学 | 省级 | 2020 |
68 | 山东大学 | 旅游管理 | 省级 | 2020 |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山东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的综合水平和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目前有15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70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在职教职工7493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0789人,研究生18816人,留学生3791人。学校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共有教授1246人,博士生导师897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受聘为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7人,双聘院士63人,终身教授9人,人文社科一级教授16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33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3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0人、讲座教授15人、青年项目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5人、教学名师5人、青年拔尖人才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9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108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8人。
学校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形成了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历史发展中,山东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在青岛办学时期的辉煌与发展,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2015年8月,学校成功举办了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这是大会成立115年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创造了大会举办以来在注册参会国家数量、发展中国家历史学家参会人数和青年学者参会人数等多方面最高纪录。三校合并以来,新发展的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校师生医务员工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