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专业类型 |
---|---|---|---|
1 | 纺织工程 | 纺织类 | 本科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 | 本科 |
3 | 轻化工程 | 轻工类 | 本科 |
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5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纺织类 | 本科 |
6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材料类 | 本科 |
7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 纺织类 | 本科 |
8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本科 |
9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类 | 本科 |
10 | 工业设计 | 机械类 | 本科 |
11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械类 | 本科 |
12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机械类 | 本科 |
13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 | 本科 |
1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仪器类 | 本科 |
15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16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17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18 |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19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土木类 | 本科 |
20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土木类 | 本科 |
21 | 应用化学 | 化学类 | 本科 |
22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与制药类 | 本科 |
23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类 | 本科 |
24 | 人力资源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2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26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27 | 法学 | 法学类 | 本科 |
28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9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0 | 汉语国际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类 | 本科 |
32 | 统计学 | 统计学类 | 本科 |
33 | 金融工程 | 金融学类 | 本科 |
34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35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 | 本科 |
36 | 网络工程 | 计算机类 | 本科 |
37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本科 |
38 | 广播电视编导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本科 |
39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类 | 本科 |
40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41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4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本科 |
4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本科 |
44 | 应用物理学 | 物理学类 | 本科 |
45 | 设计学类 | 设计学类 | 本科 |
46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47 | 机器人工程 | 自动化类 | 本科 |
48 | 风景园林 | 建筑类 | 本科 |
49 | 土木工程 | 土木类 | 本科 |
5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班) | 计算机类 | 本科 |
51 | 服装设计与工程(卓越班) | 纺织类 | 本科 |
52 | 机械工程(卓越班) | 机械类 | 本科 |
53 | 轻化工程(卓越班) | 轻工类 | 本科 |
54 | 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本科 |
55 | 智能制造工程 | 机械类 | 本科 |
56 | 人工智能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57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58 | 艺术设计 | - | 本科 |
排名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等级 | 入选年份 |
1 | 西安工程大学 | 纺织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2 | 西安工程大学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国家级 | 2019 |
3 | 西安工程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 | 2019 |
4 | 西安工程大学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国家级 | 2019 |
5 | 西安工程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 | 2019 |
6 | 西安工程大学 | 应用物理学 | 国家级 | 2020 |
7 | 西安工程大学 | 机械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8 | 西安工程大学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国家级 | 2020 |
9 | 西安工程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省级 | 2019 |
10 | 西安工程大学 | 轻化工程 | 省级 | 2019 |
11 | 西安工程大学 | 会计学 | 省级 | 2019 |
12 | 西安工程大学 | 表演 | 省级 | 2019 |
13 | 西安工程大学 | 动画 | 省级 | 2019 |
14 | 西安工程大学 | 环境工程 | 省级 | 2020 |
15 | 西安工程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省级 | 2020 |
16 | 西安工程大学 | 统计学 | 省级 | 2020 |
17 | 西安工程大学 | 英语 | 省级 | 2020 |
18 | 西安工程大学 | 自动化 | 省级 | 2020 |
19 | 西安工程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省级 | 2020 |
20 | 西安工程大学 | 软件工程 | 省级 | 2020 |
21 | 西安工程大学 | 工商管理 | 省级 | 2020 |
西安工程大学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国家资助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全省每年约1400人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全省每年约30000人 | ||
国家助学金 | 每年:特困3800元;一般贫困2800元 | 占全省在校生27.91%,其中:特困10.92%;一般贫困16.99% | ||
国家助学贷贷款 | 根据学费和住宿费确定,本专科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无限制 |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征兵部门批准名额确定 | ||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 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 | 全省平均7723人 | ||
绿色通道 |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和住宿费。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 无限制 | ||
学校资助 | 特殊困难补助 | 一次性发放500-1000元,一学年不超过2000元 | 每学年资助比例不超过在校学生总数的3% | |
校长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10000元 | 无名额限制 | ||
工程大奖学金 | 每年:一等奖励2500元;二等奖励1500元;三等奖励1000元 | 评定比例不超过参评学生总人数的3%(一等)、7%(二等)、10%(三等) | ||
学业进步奖学金 | 每年:奖励1000元 | 评定比例不超过参评学生总人数的1% | ||
勤工助学 | 固定岗位:每月约240-480元,临时岗位:每小时不低于12元 | 名额不限 | ||
学费减免 | 分三档:减免100%、50%、30% | 减免比例不超过学生总数的1.5% | ||
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8 | 文科 | 本一 | 593 | 8797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0 | 理科 | 本科 | 589 | 39081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9 | 文科 | 本一 | 584 | 7561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0 | 文科 | 本科 | 572 | 9344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4 | 理科 | 本二 | 566 | 49690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8 | 理科 | 本一 | 564 | 43710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62 | 9461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2 | 理科 | 本二 | 562 | -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9 | 理科 | 本一 | 558 | 41404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4 | 文科 | 本二 | 556 | 11941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2 | 文科 | 本二 | 556 | -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6 | 文科 | 本一 | 551 | 10755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6 | 理科 | 本一 | 549 | 52288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3 | 文科 | 本二 | 548 | 12711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7 | 文科 | 本一 | 547 | 9201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5 | 文科 | 本二 | 542 | 12714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5 | 理科 | 本二 | 541 | 51333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6 | 理科 | 本二 | 525 | 69567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7 | 理科 | 本一 | 524 | 46986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3 | 理科 | 本二 | 483 | 87716 |
西安工程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421 | 157137 |
西安工程大学院校介绍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省级科技团队6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3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
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授权单位,1984年第二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50人。拥有以姚穆院士、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等国家级专家学者领衔,省级专家学者、团队为核心的一批优秀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5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0余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特聘专家、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专家学者百余人。
近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05项;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790余部,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37部;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1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3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1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648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19所海外高校开展双学位联合培养。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或参加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5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4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900多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主办或承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国际青年导演交流会”“中巴经济走廊文化大篷车西安段”活动,成立“陕西省教育统计数据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秉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崇真尚美、经纬天下”的大学精神。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连续多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20余项。
不忘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再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纺织行业转型等重大机遇,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企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继续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迈步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