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重点专业有小学教育,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http://Www.CreDitSaiLing.Com
国家特色专业 | 小学教育 |
根据2020年四川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淮南师范学院在四川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最低录取分为49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12890名。
淮南师范学院开设专业一览表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专业类型 |
---|---|---|---|
1 | 动画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本科 |
2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本科 |
3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4 | 广告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5 | 法学 | 法学类 | 本科 |
6 | 社会工作 | 社会学类 | 本科 |
7 | 环境设计 | 设计学类 | 本科 |
8 | 产品设计 | 设计学类 | 本科 |
9 | 视觉传达设计 | 设计学类 | 本科 |
10 | 美术学 | 美术学类 | 本科 |
1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本科 |
12 | 文化产业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13 | 戏剧影视文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本科 |
14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15 | 商务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16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17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类 | 本科 |
18 | 金融工程 | 金融学类 | 本科 |
19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本科 |
20 | 金融数学 | 金融学类 | 本科 |
21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22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23 | 物理学 | 物理学类 | 本科 |
24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25 | 材料化学 | 材料类 | 本科 |
26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材料类 | 本科 |
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28 | 网络工程 | 计算机类 | 本科 |
29 | 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类 | 本科 |
30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 | 本科 |
31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类 | 本科 |
32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体育学类 | 本科 |
33 | 休闲体育 | 体育学类 | 本科 |
34 | 音乐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本科 |
35 | 音乐表演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本科 |
36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37 | 物流工程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本科 |
38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类 | 本科 |
39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本科 |
40 | 生物制药 | 生物工程类 | 本科 |
41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类 | 本科 |
42 | 应用心理学 | 心理学类 | 本科 |
43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44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类 | 本科 |
45 | 化学 | 化学类 | 本科 |
46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
4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与制药类 | 本科 |
48 | 园林 | 林学类 | 本科 |
49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50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自动化类 | 本科 |
5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 | 本科 |
52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 | 本科 |
5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54 | 市场营销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55 | 电梯工程技术 | 机电设备类 | 专科 |
56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汽车制造类 | 专科 |
57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自动化类 | 专科 |
58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专科 |
59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类 | 专科 |
60 | 电子商务技术 | 计算机类 | 专科 |
淮南师范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前身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办,1978年3月复校。1999年,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1978年组建)、淮南师范学校(1952年组建)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教育部批准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淮南师范学院。
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率先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英语、生物科学两个专业进入普通高校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学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76.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8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8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6万册,电子期刊65.6万册。
现有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
现有在职教职工1081人,专任教师89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80人。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28人。
学校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努力打造一流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教学团队,27门省级精品课程,6 门省级智慧课堂试点课程,40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近年来,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
学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高校智库;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9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7项,教育部项目23项,获批省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项目5项。获批各类专利242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两次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单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先后获政府部门各类奖项17项,其中安徽省科学技术奖4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4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2项。《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是全国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全国金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总决赛全国季军等荣誉。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教师大奖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等传统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数十个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展现才华、实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学校与国(境)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内外高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在校生文化交流和学生互派活动。
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凝练出了“心系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扶贫战略,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践行立德树人大学宗旨”的精准扶贫顶岗支教“炎刘模式”,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等院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安徽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首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连续七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服务的根本要求,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