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率先在全国推进人生导师制,着力构建以*为引领的大学生德育体系与“大思政”工作格局,始终扭住“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吸引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注重文化育人,入选首批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获批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职业技能显著增强。自2009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十一年参赛、十一年夺金,共获得一等奖31个,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均名列前茅。学校7次荣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学校科技工作领先,社会服务机制健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建立跨领域协同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实现专业(群)科技平台“全覆盖”。建成省级科技服务平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市级科技服务平台和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众创园(空间)3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科技平台数量位于江苏省同类院校领先地位。学校面向装备制造业,聚焦区域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等产业,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四技”服务工作。近三年,先后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31项。主持横向课题360项,技术服务到账4188余万元,获技术专利763项(发明专利40项),授权软著253项,学校三次获得淮安市专利大户称号,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7.6万元。获得省市级以上科研奖项44个,其中,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市优秀发明奖1项、市优秀版权奖1项、市青年科技奖1项。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引进来”,全面开创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近五年,先后与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共邀请境外学者来校访问150人次,外派骨干教师境外研修338人次,外派学生出境学习176人次,接收16个国家海外留学生142名,专任教师在国外公司、国际期刊、国际机构、学校等担任职务27人,国际化办学氛围日益浓郁。2019年我校获批淮安市首个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设立的汉语登记考试(HSK)考点。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加强与西部省区职业教育合作,与西藏、青海和贵州等地高职院校建立校级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细化与西部部分中职校合作,东西部教育区域合作工作呈现全面发展态势。积极服务江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与省内15所中职校合作开展“3+3”分段培养项目,与省内8所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专接本”教育,与西部职业院校联合培养,与省内3所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2”本科教育,与省内1所本科院校合作开展“4+0”本科教育,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
学校努力探索一条集质量、特色、品牌为一体的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令人瞩目的办学实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先后多次被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等部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教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和“江苏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托有朝阳产业美誉的电子信息产业,乘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强劲东风,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认可”高职名校的目标奋力迈进。(更新至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