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志愿中的45个志愿指的是45个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产物,在此高考模式下,同学们可填报的志愿数量会大大增加。一个院校专业组为一个独立的志愿,在这个独立的志愿下,同学们还能填报6个专业志愿,这就意味如果要把志愿填满,总共可填报270个专业。
为迎合这种投档录取基本单位,各大院校也将不同专业根据选科要求划分为不同的院校专业组。同一所大学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中的专业数量各异。
同学们在填志愿的时候可以选择某所高校的一个院校专业组,还能选择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下均设置有服从调剂选项,允许在同一院校专业组的专业中进行调剂。
目前已知的像上海、北京、天津、海南、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省份,新高考改革之后,采取的是院校加专业组的报考模式,2024年,将会有更多的院校加专业组模式出现,所谓的院校加专业组报考模式,是指一所院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又可以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
在设置专业组的时候,要求专业组内各专业科目选考要求必须相同,比如说这个组里面,必须选物理和化学,必须选物理和化学的专业,打包成一个专业组,假设A高校有20个专业,这20个专业,可以按照选科的要求不同,打包成不同的专业组。
比如说第一组必须选物理化学,第二组必须选物理,没有对化学的要求,第三组必须选历史。第四组必须选生物,可以这样进行打包。专业组里面,可以有一个专业,可以有两个专业,也可以由N多个专业组成,但是唯一的要求是,专业组内对各科目的选科要求必须是相同的。
考生根据自己在高考时的选科和自己的意愿,可以选择某一个专业组,作为自己高考填报志愿的一个选项,但这种填列方式,要求专业组限于一个组内调剂,也就是说,在这个组内假设有五个专业,你可能只相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了,另外四个专业你未必相中,但是一旦你报了这个组,没有被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录取,就有可能被调剂到专业组内其他专业当中去了,这个考生在选择的时候就要注意调剂的可能性。
院校加专业组和专业加院校的模式相比,有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更侧重于专业的选择了,不同的地方是,专业加院校充分的尊重考生及家长对专业的选择,而院校加专业组的模式,还是继承了过去先选学校后选专业的思想,另外,在选专业的时候,还是存在调剂的可能性的,就是你被最终录取的专业未必是你最终想去的个专业。
“院校专业组”的设计,满足了高校提出的对专业报考所设定的科目要求,也关注了学生类别划分的科目组特性,把科目作为招生专业分类的基本依据。同时,"院校科目组”不是严格的学科或学科大类的划分,这也为高校设计有自身特点的本科人才培养项目(如实验班模式、通识教育、大类培养等)留有充分的空间。
传统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学校下可以填报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意愿;“院校专业组”模式则以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专业组。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