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科技学院艺术类分数线已经公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设计学类、表演(服装表演)等专业分数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正式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与学校官网公布的数据进行比对,确保无误。
二级学院 | 开设专业 |
浙江科技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浙江科技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
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交通工程 |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轻工学院 |
轻化工程、印刷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 |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产品设计、动画、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 |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中美合作)、金融工程、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班)、国际商务、物流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浙江科技学院理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 |
浙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德学院 | 德语、英语 |
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言文学(商务汉语方向) |
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 | 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浙江科技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 包装工程、轻化工程、环境工程 |
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浙江科技学院 | 理工 | 安徽 | 2015 | 文科 | 本二 | 598 | 13245 |
浙江科技学院 | 理工 | 安徽 | 2012 | 文科 | 本二 | 577 | 11493 |
浙江科技学院 | 理工 | 安徽 | 2018 | 文科 | 本二 | 560 | 14672 |
浙江科技学院 | 理工 | 安徽 | 2019 | 文科 | 本二 | 559 | 14521 |
浙江科技学院 | 理工 | 安徽 | 2020 | 文科 | 本二 | 548 | 16427 |
浙江科技学院 | 理工 | 安徽 | 2013 | 文科 | 本二 | 541 | 11892 |
浙江科技学院 | 理工 | 安徽 | 2014 | 文科 | 本二 | 539 | 13378 |
浙江科技学院 | 理工 | 安徽 | 2016 | 文科 | 本二 | 522 | 14036 |
浙江科技学院 | 理工 | 安徽 | 2017 | 文科 | 本二 | 520 | 14552 |
序号 | 学校名称 | 国家特色专业 | 入选批次 |
1 | 浙江科技学院 | 土木工程 | 第三批 |
2 | 浙江科技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第四批 |
3 | 浙江科技学院 | 艺术设计 | 第四批 |
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由浙江大学于1980年创办。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有两个校区,小和山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毗邻西溪湿地,校园土地面积1900余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安吉校区位于拥有联合国人居奖美誉的竹乡安吉,土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校园自然环境优美,山明水秀,湖光鹭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张德江曾赞叹“真山真水,真是读书的好地方”。
学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现有56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7000余名;来华留学生2300余名,其中学历留学生占比居全国高校第24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3多亿元,纸质图书近190万册。
学校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学术水平较高、师德师风高尚、梯队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400余名,专任教师114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49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约占47%,具有6个月以上海外学术经历教师占31%以上,具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占43%以上;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18人,国家级知名专家等国家级人才7人,省级知名专家等省部级人才140余人。
学校现有“十三五”省一流学科6个、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15个。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基金10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100余个,发表论文43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和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论文1000余篇。
长期以来,学校致力于建设“德国模式 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应用型大学,秉承“崇德、尚用、求真、创新”之校训,坚持“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打造“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素养和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