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武术培训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 2023-05-12 17:58:10

在此基础上,原国家体委于1958年制定了_部《武术竞赛规则》,编订了拳、刀、枪、剑、棍五种竞赛规定套路。一些省市相继组建了武术优秀运动队伍,使武术开始步入竞技体育运动行列。竞赛、表演以及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武术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国家体委的统一指导下,各省市和基层区县也相继建立了武术协会、民间武术馆、辅导站、研究会等地方武术机构。至此,武术运动蓬勃发展,遍及城乡,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

1972年,国家体委《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下发以后,各地体委和武协为抢救武术遗产,对武术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挖掘整理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查明了全国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多达129个,使许多濒临失传的拳技和资料得以挽救和整理,为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_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总结了三十几年来武术工作的经验,提出了武术发展的方针、任务和措施,为武术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开创武术新局面,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5年,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其后又与武术处、中国武协合并成为三合一的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全国武术工作和对外推广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武术工作的重视。

1985年1月,国家体委颁布和实施的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将运动员分为武英、一级武士、二级武士、三级武士、武童5个等级。通过近10年的表演和试验,1989年,武术散手擂台赛被原国家体委列为正式竞赛项目,从而改变了以往只搞套路竞赛的单一武术竞赛制度,丰富了武术竞赛的内容,也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建立的各种武术馆、校、站达一万多个;各种形式的辅导站、教拳点不胜枚举;全国参加武术活动、以武术作为健身主要手段的人数约为6000万人。为适应全民健身活动的需求,酝酿已久的中国武术段位制于1998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

武术散打的技巧有哪些

具有两种运动形式

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

拳法以冲、掼、抄、鞭为内容,腿法以蹬、鞭、踹、扫、摆、勾为内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同时,防守技术也被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散打从比赛形式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为输方。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局两胜制,先赢两局者即为赢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武术散打的归纳、整理,全个过程都是以西洋拳的归纳、整理过程作为参考;通过对西洋拳的拳法、腿法及摔法进行比照参考,来归纳整理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摔法及擒拿格斗徒手搏斗技能。所以这个归纳及整理的过程值得泰拳及西洋拳等格斗技击运动界别的有识之士们学习,并重新对整个格斗技的技术更新进行全面反思。

思考该如何弥补在运动现有的发展当中所需补充的缺陷;并重新对原来推进的改革后格斗技术进行检视。验证其缺陷在哪里及将其具体化,以便进行查漏补缺、重新推进整个泰拳及西洋拳等格斗运动。

散打是一种激烈的对抗运动,是一种集踢、打、摔于一体的运动,摔法在散打中起的作用不能忽视。熟练地掌握摔法技术,成功地运用摔法动作,是得分取胜的有效手段,同时还给对手在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压力,极大的消耗对手的体力。

在这几年的国内国际比赛中,摔法的运用不断地变化更新,而在国际比赛中中国队员的摔法更是出尽了风头,也为多场比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而散打技术中的摔法成为运动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现就实战中结合技术的特点介绍几种摔法。

进攻贴身摔

进攻贴身摔是一种具有较大威力的摔法技术,主要是运用对手进攻间隙或打空贴近对手的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摔法。进攻时贴近对手用拳、脚夹击对手化解对手的攻势,并贴近对手抓把,运用推、别、勾、压等技术摔倒对手,在进攻贴近对手后,要迅速出手控制对手的身体的重心,让对手的身体重心偏离,以便自己做动作,适合于别腿摔,抱腰摔,夹颈摔。

换位抢点摔

这是一种在攻防中,在毫无预兆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一种摔法,这种时机在很短时间内出现,没有明显的迹象,要求运动员有较强做动作的意识。

在双方攻防的转换过程中,一方突然变位或进攻打空,两人立刻靠近,互相变把换位,都不能找到合适的发力点,这种时机出现时,应用手抱住方的胯部,或用脚抵住腿部,使对手不便发力,对方力图摆脱不利时,应抢先脱手,抓住对手换式的时机,用顶靠、抱摔迅速发力摔倒对方。

顺势借力摔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